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队队伍 > 教授 > 正文

姓名 李敬峰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经理
学历 研究生/博士(博士后) 研究方向
毕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邮箱 ljf435@163.com
性别 籍贯

李敬峰,1986年生,河南洛阳人,现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经理,201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期资助以及青年项目共3项以及教育部社科规划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一等资助、二等资助、陕西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哲学与文化》(AHCI)《复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四川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文章70余篇,出版专著《关学四书学研究》、《关学<中庸>学研究》、《二程后学研究》和《二程门人》。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陕西省孔子学会副秘书长等。入选第五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星斗计划·新秀”奖、 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等。

一、主持课题: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4]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青年项目

[5]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九批特别资助项目

[6]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

[7]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项目

[8]主持陕西省博士后资助项目

[9]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0]主持中央高校科研特别资助项目

二、发表论文:

1.《清代中晚期朱子学的自我拯救及其学术史意义——以李元春为中心的探讨》,《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

2.《王阳明对朱子<大学>诠释的辩难及其学术史意义》,《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04)

3.《推尊宋学:从<大学古本发微>看魏源早期的学术取向》,《中国哲学史》,2024(3)

4.《季本的<大学私存>与中晚明的“朱、王之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

5.《从管志道<大学>诠释看晚明“朱王之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

6.《魏校<大学>诠释的学术取向及其意义》,《中州学刊》,2024(5)

7.《蔡清<大学蒙引>与明代中期朱子学的自我修正与开新》,《现代哲学》,2024(2)

8.《从吕留良的<大学>诠释看清初的“朱、王之争”》,《社会科学战线》,2024(2)

9.《新加坡学者王昌伟的关学思想史研究成就述评》,《思想与文化》,2023(2)

10.《胡渭的<大学翼真>与明清之际的“朱、王之争”》,《孔子研究》,2024(1)

11.《顾宪成的<大学>诠释与晚明的“朱、王之争”》,《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3(5)

12.《清代<大学>诠释的主旨、特质与启示》,《江淮论坛》,2023(4)

13.《从高攀龙的<大学>诠释看其对“朱、王之争”的回应》,《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

14.《清儒孙景烈<四书讲义>的诠释特质及其学术史意义》,《原道》,2023(1)

15.《“向无蕺山,则流弊充塞”——从刘宗周的<大学>诠释看其对阳明心学的救正》,《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16.《毛奇龄的<大学>诠释》与明清之际的“朱、王之争”》,《哲学研究》,2023(1)

17.《集注之羽翼:刘绍攽<四书凝道录>的学术旨趣及其思想史意义》,《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18.《杨亶骅<古本大学辑解>与晚清的“朱王之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1)

19.《阮元的心性论及其对汉、宋学的调和》,《哲学研究》,2016(9)

20.《关学四书学的特质、价值与局限》,《哲学与文化》,2023(1)AHCI、

21.《自别于程朱:李塨对<大学>的诠释及其学术史意义》,《复旦学报》,2022(5)

22.《王吉相<四书心解>的学术旨趣、诠释特质及其学术史意义》,《中国哲学史》,2022(5)

23.《李二曲的<四书反身录>与明清之际阳明心学的自我更新与转向》,《哲学动态》,2022(5)

24.《刘沅对朱子<大学章句>的辩驳及其思想史意义》,《四川大学学报》,2022(1)

25.《郭嵩焘<大学章句质疑>对朱子的辩难及其思想史意义》,《中州学刊》,2022(9)

26.《从<大学古本说>看李光地与朱子学的关系》,《现代哲学》,2022(3)

27.《吕柟对阳明心学的辩难及其思想史意义》,《中国哲学史》,2020(6)

28.《寻求道德秩序的重建:晚明大儒冯从吾辈的“讲学”情结》,《哲学与文化》,2020(4)

29.《吕柟对阳明心学的辩难及其思想史意义》,《中国哲学史》,2020(6)

30.《明代中期朱子学的羽翼、修正与转向》,《中国哲学史》,2019(3)

31.《取法程朱、辩乎阳明:吕柟的<孟子>学及其思想史意义》,《中国哲学史》,2016(3)

32.《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社会科学战线》,2022(4)

33.《清初崇朱黜王思潮下的<孟子>诠释》,《现代哲学》,2019(4)

34.《晚明阳明心学视域下的四书诠释:以冯从吾的四书学为中心》,《永利集团学报》,2020(1)

35.《刘古愚的<大学>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人文杂志》,2019(12)

36.《王心敬四书学的学术旨趣和义理价值》,《中南大学学报》,2021(6)

37.《二程洛学的传承、分化与走向》,《中州学刊》,2019(11)

38.《孝必以天下万世为量:刘古愚<孝经本义>的学术特质及其意义》,《东岳论丛》,2019(10)

39.《谢良佐对二程思想的继承与开新》,《江淮论坛》,2019(4)

40.《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社会科学战线》,2022(4)

41.《被遗忘的心学肇始者:王蘋及其思想》,《中国哲学史》,2014(3)

42.《晚明四贤的科技思想及其历史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10)

43.《两宋之际洛、新学术之争及其思想史意义》,《江汉论坛》,2021(7)

44.《从<大学>诠释看王船山与朱子学关系的嬗变》,《求索》,2021(6)

45.《王建常<大学直解>对朱子学的羽翼及其思想史意义》,《朱子学研究》,2021年第37辑

46.《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1(2)

47.《关学四书学的学术特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21日

48.《提学官与关学》,《光明日报》(2800字),2020年7月18日

49.《二曲论儒》,《中国社会科学报》(2500字),2020年9月1日

50.《谢良佐对二程思想的继承与开新》,《江淮论坛》,2019(4)

51.《<丰川家训>的当代价值》,《光明日报》(3000字),2019年10月12日

52.《关学史著作的演变》,《社会科学家》,2017年(5)

53.《<中庸>诠释的新面向》,《光明日报》,2017年12月23日

54.《关学研究前瞻》,《光明日报》(3000字),208.22,

55.《李二曲对<中庸>的诠释及其对理学、心学的调和》,《中州学刊》2016(7)

56.《张载对<孟子>的诠释及朱子对其的扬弃》,《兰州学刊》,2016(5)

57.《关学的心性化转向:以冯从吾的<孟子>诠释为中心》,《江淮论坛》,2016(5)

58.《关学研究前瞻》,《光明日报》(3000字),208.22,

59.《湖湘学派的仁学及朱子对其的批判》,《深圳大学学报》,2015(5)

60.《理学范式,心学旨趣:张九成思想特质辨析》,《原道》,2015第27辑

61.《吕柟<中庸>首章的诠释及其对朱子的批判》,《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2)

62.《明体而达用与下学而上达—再论二程心性论思想的差异》,《永利集团学报》,2015(2)

63.《儒家学的特质及其当代意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3)

64.《明代关学<中庸>学的诠释特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1)

65.《程朱之间》,《光明日报》(3120字),(201.26)

66.《朱子对程门后学心性论的总结和批判》,《孔子研究》,2015(2)

67.《从胡宏释<疑孟>看两宋之际尊孟思潮的转向》,《齐鲁学刊》,2013(6)

68.《朱子的格物致知:一种可能的科技理性》,《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3)

三、出版专著:

1.《关学<中庸>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2.《关学四书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

3.《二程后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

4.《二程门人》,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年

四、联系方式:

邮箱:ljf43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