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2022级哲学专业本科生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学习生活,帮助员工答疑解惑,助力新学期学习更上一层楼,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于3月10日在雁塔校区文科科研楼举行第二期茶叙会。哲学系教师宋宽锋、常永强担任嘉宾,刘佳宝担任主持,2022级哲学本科生代表参加座谈。师生围绕“何为理想的老员工活?”开展交流。

施霁峰同学希望得到关于今后从事哲学学术研究的相关建议。宋宽锋老师首先讲述自己的学术经历,然后着重提了两点:一方面不需要过早地框定自己的研究道路和方向,可以顺势而为、因其自然,静待研究兴趣点的浮现,一个人的学思历程很难提前预定好;另一方面是要学好外语,不要忽视外语的听、说能力的训练,为哲学学习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
庞志俊同学提到自己在阅读哲学经典和其他文本之间,有一种断裂的感觉,即读多了哲学经典,再看其他文本,很难有代入感,反之亦然,并询问老师应该如何调整?宋宽峰老师指出目前阶段读书时不必拘泥于哲学这个专业,可以泛观博览,同时激励庞志俊同学要富有冲劲,敢于探索。
万向钱潮同学主要谈到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问题,针对中学政治老师一职应如何做好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规划。宋宽锋老师强调了非师范生要当老师,首先要考取教团队格证,但教资考试改革后可能只允许师范生和相关专业报考,针对这一新限制,宋宽锋老师建议可以在读研时选马哲或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向,不少中学偏爱有哲学—思政背景的员工。
吕佳昕同学谈到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往往落入高中学习的窠臼,注重于记笔记和知识点,而不能够真正深入细致地去了解哲学家和各种思想;在不同的思想观点中也容易迷失。宋老师的建议是,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及时总结,每当遇到记忆模糊的地方随时去回顾以往之所学。其次在诸多的课程中要有所取舍,每个阶段着重于某一两个重点,反复体味。常永强老师则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同学们以真理作为最高追求,我们能接触的思想五花八门,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独立之精神,才能在哲学思想遍地的森林中不至于迷路,最终走出这片森林。
江逸洵同学表达了自己对大学老师的体验和生活的兴趣,希望在场的老师们可以分享他们相关的经验。老师们提到,做一名大学教师总体上是很愉悦的,相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更加自由,有大段时间可以自由安排,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等活动。并进一步指出如果同学们想要成为大学老师,还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性格,兴趣点以及相关单位的招聘要求,最后鼓励我们要认真学习,完善自我。
张文静同学认为,哲学在她眼里既是探索宇宙,寻求真理的深奥学问,也是关照人的心灵,为指引人过更好(至善)生活的引路明灯。那么在当代历史条件下,怎样才能过一种更好的生活?常永强老师说,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从自己的性格和热情。宋宽锋老师提出要以兴趣为向导,在大学阶段要多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步一个脚印,终能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张丙姣同学提出自己在读典籍原著时,总感觉晦涩难懂,提不出疑问,思想不够灵敏等。宋老师建议要集中用力,每个学期只抓住一两个哲学人物,或抓住一本原著来仔细研读,深入咀嚼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沉下心与哲人对话。
张多惠同学谈到自己高中时通过B站等途径看到过一些哲学相关的讲座或短视频,这让她对哲学充满了兴趣。但当自己真正进入哲学专业时,觉得并没有那么简单,有时候连书都不太能看下去。于是提问是否有适合入门的哲学影视资源。并且,当读一本书看不下去时,是要先放下呢?还是要坚持读下去呢?宋宽锋老师回答道,在看书时难以进入是很正常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放一放,或换一本书,也可以尝试看一些背景性的资料再试试。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某个哲学家,可以尝试阅读其传记。哲学家在常人眼里可能是离经叛道的,但有些哲学家也很有趣。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害怕,慢慢理解,哲学学习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
茶叙心得:
参见本次茶叙会之后,最让我触动的一个点在于两位老师对于老员工活的诠释,“大学是最好的做自己的时机”,在学习方面,应该广泛的阅读,不仅局限于哲学专业类的书籍,这样才能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让兴趣成为学习和研究的根本动力。
——曹文雅
此次茶叙会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在和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中逐渐感受到老员工活该有的态度和学习方法,我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能用更从容的心态来面对所面临的泥泞坎坷。初入大学的我们总在时代的催促下一步步在既定的规划中走,从来没能停下脚步。以至于一些思考疑虑也得不到解决,但茶叙这种轻松的交谈氛围能让员工敞开心扉,不光对大学的生活乃至对人生的道路来说都是一个启蒙。
——张文静
通过参与本次的茶叙会,让我对于大学阶段的哲学学习的感悟又加深了一层:在目前的阶段,相较于专一于某一个领域,更应该通过广泛的阅读发现自己的兴趣,让兴趣引导着自己前进。而两位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让我对于未来的学习有了更清楚的规划,关于读书,关于学习,关于人生理想。总有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等待我们去探索。
——施霁峰
很幸运能参与本次茶叙会,也很感谢宋宽锋、常永强、刘佳宝老师们的无私分享。在2个多小时的茶叙会上,同学们和老师们互动频繁,同学们认真,个性化的提问以及老师们具体详细幽默的回答都令我受益颇多,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参加类似活动。
——江逸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