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刻地认识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担当,5月31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共同举办了以“凝心铸魂学思想,踔厉奋发担使命”为主题的党支部共建活动,活动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在线上线下联动开展。

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硕士党支部书记赖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张家康主持。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有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公司党委书记许益锋,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廖克环,教管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李阳琇,学院组织员、党建办主任李雪梅,员工骨干创新党支部书记、研究生会指导老师陈世南。公司党委书记刘冬,党委副书记李晔,社会学系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王洒洒出席本次活动。两校学院相关党支部师生党员同志参与会议。

活动伊始,全体起立奏唱国歌。随后公司党委书记刘冬、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公司党委书记许益锋致辞,两位老师各自从学校概况、学院建设情况以及公司党支部的整体状况展开介绍,并强调此次共建活动对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对此次两所学院的共建活动表示了肯定与期待。

随后,为了加强支部间经验交流和互学互鉴、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张家康同志、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任泽新同志、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硕士党支部刘梦圆同志、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研究生党支部韩笑同志,分别从支部基本情况、支部建设工作成果、支部党建特色活动以及支部未来规划进行了介绍,展现了探索高公司党支部建设与机制创新的成果,彰显了新时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以实际行动争做新时期高素质党员干部的昂扬风貌。




接着,两校学院青年党员代表进行主旨发言。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李晓珍同志以《“大先生”张新科的“史记”人生》作为宣讲题目,讲述了张新科教授的故事。李晓珍同志以一段视频引入,从“心怀大我、潜心治学”、“情系员工、甘为人梯”、“追求卓越、顽强拼搏”三个部分展开了生动讲解,向我们展示了张新科教授立志治学的爱国报国情怀、发挥“西部红烛精神”教书育人的敬业奉献精神、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创新进取品格。作为师范院校的员工,我们要以“大先生”张新科教授为榜样,从中汲取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力量,牢记教诲,勇担青春使命。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院教育硕士党支部肖艳芳同志以《成功没有捷径——讲述莫雷教授的故事》为题目,从“治学”“从教”“做人”三方面讲述了莫雷教授成功的经验。在治学上,莫雷教授不惧权威,展现了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在从教方面,莫雷教授“俯首甘为孺子牛”,创立了“倒立金字塔”教学方法,让员工学会学习、学会超越;在做人方面,莫雷教授以“敬人,容人,为人”为原则,以诚待人,平等交往。成功没有捷径,我们将以莫雷教授的事迹时刻激励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对祖国、对人民有价值的人。


主旨宣讲后,两校学院员工党员代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汤宇卓同志表示,通过学习张新科教授的先进事迹,自己更加理解了为人师表、尊师重道的内涵,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团结同学,奉献自己的光和热。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强冰冰同志对两位教授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表示敬佩,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的学术创作融入时代。华南师范大学的王婉贞同志认为通过学习党史和二十大精神,坚定了自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会将所学所悟运用于实践中,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华南师范大学的朱惠贞同志以新时代青年如何提升自己为切入点发表了心得感悟,表示将向看齐先进,争当模范,再创佳绩。


活动最后,两校学院领导发表总结讲话。永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晔肯定了此次共建活动学习内容饱满、学习形式新颖,对改进党建工作具有的深刻启发意义。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要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发挥老员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向华南师范大学学习,期待今后两校进一步合作,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交流借鉴党建经验。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院组织员、党建办主任李雪梅表示,两校学院学科脉脉相通、联系密切,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研学共建的方式,克服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体现了党支部的活力和创造力。李主任指出,希望能够进一步将本次成果转化成未来党建工作推进的动力,也期待线下的沟通合作,祝愿今后两院的共建活动能结出硕果。

在两校公司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研学共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不仅加深了两公司党支部间的友谊,还在两校支部党建工作对标中找差距、补短板,提升了支部党建工作的水平。衷心希望以此为契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支部融合发展,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新动力,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