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新闻 > 正文

永利集团第二届“思苇杯”哲学论坛暨《思苇》杂志首发式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6-26 09:15 | 阅读次数:

6月16日晚,由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和哲学书院联合主办,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思苇哲学社承办的第二届“思苇杯”哲学论坛暨《思苇》杂志首发会于长安校区文澜楼顺利召开。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晔、《思苇》学术顾问宋宽锋教授、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全体教师,编辑委员会全体员工,学院全体学工干部,以及论坛投稿入选员工参加会议。本届论坛以“经典与诠释”为主题,自2024年4月开展论文征集以来,收到校内外在读本科生、研究生的投稿近40篇,经过形式审查和社团指导教师初评,共有28篇论文入选本次论坛,分别来自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育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文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与贵州大学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等校内外9家单位。本次论坛分为哲学专业本科生组、非哲学专业本科生组、研究生组三个组别展开。

一、 《思苇》杂志第一期首发会

《思苇》杂志首发会于文澜楼C段二楼报告厅举行。会议由思苇哲学社社长、2020级哲学专业本科生罗亦宸主持。

首先,编辑部轮值主编、2023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生张雄治介绍了《思苇》杂志的发展渊源,第一期稿件状况,感谢了为《思苇》第一期出刊状况提供了帮助的各位老师与同学。《思苇》杂志创刊于2008年,系永利集团原政治经济学院(现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院刊,2023年12月复刊,2024年6月第一期正式出刊。张雄治同学向为《思苇》第一期出刊提供指导与帮助的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西北大学《史林新苗》编辑部、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院领导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思苇》学术顾问宋宽锋教授致辞。宋老师指出,目前哲学研究的情况并不乐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代替大量的简单重复活动。但正是在这一时代,哲学的思辨显得尤为可贵,因为哲学思考带有自己的立场,而人工智能则不可能具有。那么,今天举办“思苇杯”哲学论坛更有它独特的意义,它为青年员工提供了一个思考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后,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晔、宋宽锋教授与哲学系主任王辉老师共同为编委会成员颁发聘书。

最后,李晔总结致辞。李晔老师首先表达了对思苇哲学社指导老师们的感谢,充分肯定了《思苇》杂志和思苇哲学论坛对于哲学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意义,并表示学院将长期支持思苇哲学社的发展。她鼓励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努力,将社团、论坛和杂志打造成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苇”系列品牌,最后祝愿大家借此平台充分交流并有所收获。

二、 第二届“思苇杯”哲学论坛

(一)开幕

在合影留念后,第二届“思苇杯”哲学论坛于文澜楼C段二楼3222报告厅举行开幕式,思苇哲学社社长罗亦宸同学担任主持。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哲学系系主任王辉老师在开幕致辞中引用了帕斯卡尔的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指出这也正是思苇哲学社的初衷。王辉老师还回应了宋老师的话题,不过,他对ChatGPT对哲学思考带来的影响持乐观态度。王老师最后说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希望同学们借本次论坛交流切磋,共同进步。

(二)分论坛之一:哲学专业本科生组情况

哲学专业本科生论坛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一楼会议室举行,由思苇哲学社学术部部长、2021级哲学专业本科生周宇豪同学主持,由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常永强老师、张海满老师与李磊老师担任评议人。

贵州大学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21级哲学本科生聂亚培以 《老子“自然”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展开》为题,从语义学考据的角度,具体探讨《老子》自然观的多重维度,强调了老子自然思想的整体性和一贯思路。李磊老师认为语义学考据并不能构成这个问题的充分证明。常永强老师认为,学界并没有像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忽视对老子自然观的探讨,仍需在本文的创新点方面进行思考。张海满老师认可本文的基本结构并提出建议,可以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以进一步展开论文的论证过程。

公司2022级哲学本科生施霁峰以《发明公德还是扩充私德?——梁启超“新民说”的转变与困境》为题作报告,辨析了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对于公德和私德讨论之间的张力的困境。常永强老师针对文章提问了若干问题,并指出了梁启超在后续著作中产生了进一步思想转变,可以多加关注。李磊老师鼓励了本文的运思逻辑和行文结构是相对完整的,作为大二的本科生已经十分不易。

2021级哲学本科生王瑞泽以《从<伊利亚特>看古希腊的人神关系》为题,基于荷马史诗的讨论展开对于古希腊信仰系统和道德哲学的论述。常永强老师肯定了其对于古希腊精神世界的关注,并特别指出要区分神话的道德与柏拉图意义上道德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张海满老师则强调本文需要进一步的突出其哲学性的论证和结构。

2022级哲学本科生田树晨以《柏拉图的“洞穴喻”与政治启蒙:从无知到知识的启示》为题。常永强老师指出,本篇论文是依照施特劳斯的思路对柏拉图的思路进行了政治性解释,却没有把握到柏拉图对于真理对于知识的追求的另一种向度。李磊老师在补充了文中的相关格式问题。

2021级哲学本科生张曦以《柏拉图〈理想国〉“洞喻”中“洞穴”之义重释》为题,从洞喻本身的意义出发,发掘柏拉图理论中的价值理论和政治哲学意味。常永强老师同样指出本篇论文受施特劳斯影响较大。李磊老师强调本文的几处脚注与格式存在问题。

2022级哲学专业本科生李玮珅以《形式化与工具化:略论黑格尔对康德的认识论批判》为题,结合齐泽克等现代哲学家论述深入剖析了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常永强老师指出本篇论文论证深刻,但缺乏作者自身的鲜明观点。张海满老师鼓励说大二的同学能够有这样的哲学功底实属不易,应再接再厉。

2021级哲学专业本科生满子裕以《〈阿毗达磨俱舍论〉中三界色法与业力论的虚静之感详》为题,通过考察《阿毗达磨俱舍论》中阐述的基于说一切有部展开的佛教基本世界观与修养论,论述了世亲对印度教的继承以及对后世佛教尤其是汉传佛教发展的奠定性意义。常永强老师肯定本论文的思路和深厚历史背景,并说明了印度教和佛教的某些关系。张海满老师则着重对本文论及的辩证法问题提出了一些纠正。

(三)分论坛之二:非哲学专业本科生组情况

非哲学专业本科生论坛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二楼3222报告厅举行,由思苇哲学社骨干、2022级哲学专业本科生雷婧仪同学主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王辉老师与杨辉老师担任评议人。

公司文学院秘书2201班林山玉同学报告的主题为《天之道与人之道之关联》,两位老师点出她以张弓之喻寻找天人之道关联的想法很巧妙,肯定了她的文本梳理与文章切入口。并且老师建议她在文章中加上对前人研究的综述,行文方面,建议她文章先解释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后进行具体文本诠释,最后对人生观展开更详细的阐释。

教育学部学卓2001班孔维博同学的报告主题为《亚里士多德是快乐主义者吗?》,通过考察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快乐”的定义,指出亚里士多德笔下的“快乐”不再只是单纯的情感体验,而是人通往幸福的必要元素。两位老师肯定了他的切入点,并建议他参考一些相关的二手文献,补充完善文章的论证。

文学院汉师2202班吴雨雯同学报告的主题为《原罪论是性恶论吗?》,文章通过原罪遗传的分析与对奥古斯丁自由意志说的探讨,指出奥古斯丁的人性论并非所谓纯粹的性恶论。两位老师肯定了她对于奥古斯丁思想的解读,但也对文章的论证提出了一些批评。

计算机科学学院软工2101班窦思玉同学汇报的主题为《康德批判哲学视域下的本体论证明及其对心灵实在问题的重塑》,文章主体倾斜在《纯粹理性批判》上,从本体论出发去论证。同时对于一些定义进行了厘清和再阐述,比如康德“存在、实存、实在”之间的辨析。两位老师指出,希望她在之后的修改之中,也要注意整体行文的偏重性,比如让论文的本体论证明和心灵-实在两个部分衔接更紧密一些,虚化前文本体论证明,突出后文对于心灵-实在的回指,继续补充她对于主体的认识和梳理。

国家安全学院政治学2101班潘思曼同学报告主题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探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内涵与现实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两位老师肯定了她文章的梳理,并希望在她可以在论文最后总结的部分进一步思考,深化文章的主题。

20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李思骏以《“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是否具有兼容性——基于对马克思“跨越论”设想条件科学性的探究》为题,以“跨越论”中“俄国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相互补充”的设想条件为出发点,论证了“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的兼容性,并进一步将以上理论之间的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灵魂相结合。两位老师首先肯定了论文内容的学理性与系统性以及论文格式的规范性;随后,杨辉老师对以上三个理论之间的看似矛盾之处进行了提问,王辉老师则针对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以拓展的研究方向;最后,两位老师建议可以将以上理论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进一步结合,在对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的阐发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时代性与实践性的理解。

文学院汉基2201班郑睿帆同学的报告主题为《作为意识形态概念的“人道主义”——读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通过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出发,指出人道主义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意义合理与非科学的一面。两位老师肯定了他的解读,并建议他能进一步完善论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101班毕馨月同学的报告主题为《ChatGPT的意识形态风险与防范研究--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讲起》,她也在汇报中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实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话语转化。比如,阶级、工人、资本家等术语,这都是在今天社会中已经不常使用的用语,但是要对ChatGPT进行技术伦理批判,又脱离不开这些用语,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老师肯定了她尝试给ChatGPT这个新事物加上一些学理性的思考的思路,但是选的理论已经离今天的时代社会有些远,需要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理论范式。在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批判时,首先要立足现实,把握好理论联系现实的尺度,然后把握好理论的解释力,找到自己所想借此讨论的问题,最终将理论与现实相互联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卓2301班杨晓杰同学的报告主题为《论马克思对“异化”概念认识的发展过程》,将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认识分段论述,指出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渐进性与曲折性。两位老师肯定了他的尝试,同时对文章的一些具体的划分提出了意见。

文学院新汉2201班胡永晟同学的报告主题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异化的内在普遍性》,论述当前人们所面临的异己性控制欲意识形态下的异化控制,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的批判理解人类的自由解放。两位老师肯定了他文章的论证逻辑,也指出文章选题可以更明确一些。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101班姜晓婷同学的报告主题为《互联网技术下现代人精神发展状况及其抽象超越》,指出互联网下人的本质的丧失,指出马克思异化理论为我们解决困境提供的思想方案。两位老师肯定了她的问题意识,但认为选题过于宽泛,应聚焦于具体技术如ChatGPT展开论述。

(四)分论坛之三:研究生组情况

研究生论坛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一楼哲学系会议室举行,共6人进行汇报,由《思苇》编辑部轮值主编张雄治同学主持,由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江求流老师与刘佳宝老师担任评议人。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23级硕士生屈陕星以《<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的探析》为题作报告,以“人的解放”为核心重新梳理了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这一文本的内涵,解析了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的思想。江求流老师建议作者明确论文定位,争取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内容。刘佳宝老师建议作者在正文之前加入引言以使文章结构完整。

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23级硕士生李杏毓以《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理论限度的分别——从国家观角度看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场域的颠倒》为题作报告,在国家哲学视域内对比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面相。江求流老师建议作者明晰主副标题关系,保持论文核心词汇的一贯性。刘佳宝老师建议作者慎重考虑文章结构及内容排布。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22级硕士生孙语辰以《不确定的未来中的确定性——论马克思“未来观”思想》为题,在唯物史观内部剖析马克思的未来观思想。江求流老师建议作者思考论文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意识统一全文。刘佳宝老师建议作者慎重考虑这一选题。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美学专业2023级硕士生王浩杰以《荷尔德林祖国咏歌的诗歌形式的建筑特性》为题作报告,分析了品达对荷尔德林祖国咏歌创作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祖国咏歌的建筑特性。刘佳宝老师建议作者明确文章定位、核心问题与核心主题,防止论文前后割裂。江求流老师肯定了论文在引证文献上的专业性,建议作者合理规划论文结构布局。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中国哲学专业2023级硕士生冯泽亮以《“学贵自得”:论二程的义理体认功夫》为题作报告,具体分析了二程思想中的“自得”功夫。刘佳宝老师建议作者在文中突显选题意义,最好在学术界已有的学术讨论中切入这一问题。江求流老师肯定了这篇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建议作者慎重考虑论文每一部分标题的排布。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外国哲学专业2023级硕士生赵培妍以《论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为题作报告,具体分析了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影响。刘佳宝老师建议作者具体把握中国古代殷周革命的特点。江求流老师鼓励作者以最擅长的论文参与论坛进行自我提升。

三、 闭幕

论文报告环节结束后,七位点评老师利用会间休息的时间对论文进行了评审,接着进行了闭幕式。

闭幕式在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二层3222报告厅举行。由思苇哲学社副社长、2021级哲学专业本科生方妙坤主持。首先,由思苇哲学社社长罗亦宸作论坛总结。罗亦宸回顾了论坛多样的主题,正是每一位同学积极的思考,带来思想的碰撞与火花,使本次论坛的圆满完成。

接着,王辉老师宣读了获奖名单。来自贵州大学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1级的聂亚培同学获得了哲学专业本科生组的一等奖,22级文学院汉师的李思骏同学获得了非哲学专业本科生的一等奖,23级中国哲学硕士生冯泽亮同学获得研究生组一等奖,田树晨等四位同学获得二等奖,李玮珅等五位同学获得三等奖。

社团指导教师杨辉对本次论坛做了简短的总结。他感谢了学院领导、点评老师和报告同学的支持以及思苇哲学社成员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勉励同学们不必在意是否得奖,而应当看重哲学的阅读、思考和交流对内在智慧和品性的提升。他最后祝愿思苇哲学社越办越好,努力把思苇哲学论坛和《思苇》杂志打造成陕师大的品牌,为校内外哲学爱好者提供更优质的交流平台。本次论坛至此圆满结束!

获奖名单(一)哲学专业本科生组

获奖名单(二)非哲学专业本科生组

获奖名单(三)哲学专业研究生组